如何让更多有机蔬菜走上百姓餐桌
随着有机蔬菜专区在越来越多的超市里亮相,有机蔬菜让人们的“菜篮子”多了一份健康饮食消费选择。
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有机产品产值为1666亿元,有机加工类产品产值为1089亿元,有机产业呈现快速、稳步发展态势,未来有机农业与有机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在线上渠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成为电商平台蔬菜销售的分类标签,不少创业者也将有机农业作为走上创业赛道的入口。
“有机农业”概念在1940年出版的《关注土地》一书中首次提出,通常指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尽量遵循生态节律和自然循环,强调农产品的优质和天然,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蔬菜是有机蔬菜,要成为有机蔬菜需要跨过哪些门槛,有机蔬菜能否大规模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无公害、绿色、有机,你分得清吗
北京市民张女士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买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全家人的“主厨”,她最关心的就是蔬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超市里都分设有机蔬菜专区,很多蔬菜摊位还会标明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字样,这些蔬菜在卖相上差别不大,但是价位上的差别却不小。
在一家超市,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7倍。以长茄子为例,普通长茄子的价格是4.98元/斤,有机长茄子的价格是29元/斤;普通胡萝卜的价格为5.98元/斤,有机胡萝卜的价格为39.5元/斤。
张女士表示,虽然自己对于有机蔬菜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还是会倾向购买有机蔬菜。
采访中,多数受访者均表示,对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之间的具体差别并不清楚。
“无公害、绿色、有机是我国目前蔬菜认证的三个层次。”潍坊一家有机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黄敬涛告诉记者,有机蔬菜与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以及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等级最高,无公害蔬菜允许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使用一些农药、化肥,绿色蔬菜则对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有更多限制。
事实上,除了严格的生产方式、安全标准,有机蔬菜还有更多的“硬杠杠”。
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同时,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需要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而最终想要获得“有机身份”,还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的认证。
黄敬涛进一步解释说,有机蔬菜的种植成本、人工成本、耗损成本、认证成本都比普通蔬菜要高。比如,有机农业需要人工拔草、人工除虫,会耗费更多人力,在土地晾荒转化的阶段会经历产量下降的过程,这无疑抬高了有机蔬菜的“身价”。
如何辨别是有机还是“有坑”
记者了解到,正是由于有机蔬菜的价格不菲,个别不良商家“动起了歪脑筋,耍起了花招”。
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标明有机专柜的蔬菜货架上摆放的并非全是有机蔬菜,还有一些无公害蔬菜也混入其中。虽然蔬菜包装上都有一个可以扫描的二维码,但是扫出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那么,究竟如何鉴别自己买到的蔬菜是不是真正的有机蔬菜呢?
“一看、二找、三查。”此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科普有机产品认证知识时如是向消费者支招。首先,要看有机产品的外包装是否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然后找到有机产品的身份证——有机码,一品一码,17位有机码上标明了认证机构、认证年份等信息;最后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产品信息认证系统,输入有机码查询有机产品信息,从而确定有机产品的真实性。
不过,一些拥有“身份”的有机蔬菜却暗藏玄机。
此前有媒体报道显示,抽查中,一些通过有机认证的蔬菜也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2019年《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表明,尚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缺失等都是制约当下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检索发现,目前,已批准可以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共有80家。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然而,一些认证机构仍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问题,认证之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抽查。
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有机产品的认证制度已势在必行。
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将通过修订完善有关标准和办法,凸显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获证有机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有机产品认证全过程追溯机制;提高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准入门槛,鼓励非营利性机构参与认证工作,避免认证机构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影响其客观公正性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有机农业缘何难赚快钱
创业者小野和丈夫均毕业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5年前,小夫妻俩开始在山东泰安经营一家有机农场。和当下很多选择踏上有机农业创业赛道的年轻人一样,他们也是从“情怀”出发:为了让蔬菜更有“菜味”,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做有机农业养好地很关键。”在她看来,有机农业很难“赚快钱”。
眼下,他们有机农场里的菜花和地瓜都丰收了,对于如何打开销路,小野坦言,“寻找高端客户很重要”。她解释说,在小城市,普通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可度并不高,特别是相对高昂的价格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购买有机蔬菜的客户大部分都来自外地的大城市,但这样一来物流成本又提高了,很多商家都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盈利难的境况。
黄敬涛所在的公司则主打会员制:会员购买年度有机蔬菜套餐,一年可享受52次配送,自由选择蔬菜品种,每次配送6斤蔬菜。一年的“菜金”在7000元~10000元。
如此来看,有机蔬菜产量少价格高,且多偏向于会员消费、定制消费,那么,有机蔬菜距离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指出,有机产品的“高身价”也包括经营规模小而导致的存储和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农业生态化进程明显加快,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的转型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与方向。当更多人认可和选择有机产品,加之有机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机产品的价格终究会回归市场。
来源:《工人日报》
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有机产品产值为1666亿元,有机加工类产品产值为1089亿元,有机产业呈现快速、稳步发展态势,未来有机农业与有机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在线上渠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成为电商平台蔬菜销售的分类标签,不少创业者也将有机农业作为走上创业赛道的入口。
“有机农业”概念在1940年出版的《关注土地》一书中首次提出,通常指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尽量遵循生态节律和自然循环,强调农产品的优质和天然,追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高效、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蔬菜是有机蔬菜,要成为有机蔬菜需要跨过哪些门槛,有机蔬菜能否大规模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无公害、绿色、有机,你分得清吗
北京市民张女士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买菜,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全家人的“主厨”,她最关心的就是蔬菜的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超市里都分设有机蔬菜专区,很多蔬菜摊位还会标明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的字样,这些蔬菜在卖相上差别不大,但是价位上的差别却不小。
在一家超市,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7倍。以长茄子为例,普通长茄子的价格是4.98元/斤,有机长茄子的价格是29元/斤;普通胡萝卜的价格为5.98元/斤,有机胡萝卜的价格为39.5元/斤。
张女士表示,虽然自己对于有机蔬菜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出于对孩子健康的考虑,还是会倾向购买有机蔬菜。
采访中,多数受访者均表示,对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之间的具体差别并不清楚。
“无公害、绿色、有机是我国目前蔬菜认证的三个层次。”潍坊一家有机农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黄敬涛告诉记者,有机蔬菜与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以及转基因技术,食品安全等级最高,无公害蔬菜允许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使用一些农药、化肥,绿色蔬菜则对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有更多限制。
事实上,除了严格的生产方式、安全标准,有机蔬菜还有更多的“硬杠杠”。
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同时,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需要设置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而最终想要获得“有机身份”,还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的认证。
黄敬涛进一步解释说,有机蔬菜的种植成本、人工成本、耗损成本、认证成本都比普通蔬菜要高。比如,有机农业需要人工拔草、人工除虫,会耗费更多人力,在土地晾荒转化的阶段会经历产量下降的过程,这无疑抬高了有机蔬菜的“身价”。
如何辨别是有机还是“有坑”
记者了解到,正是由于有机蔬菜的价格不菲,个别不良商家“动起了歪脑筋,耍起了花招”。
在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一家超市里,记者看到,标明有机专柜的蔬菜货架上摆放的并非全是有机蔬菜,还有一些无公害蔬菜也混入其中。虽然蔬菜包装上都有一个可以扫描的二维码,但是扫出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那么,究竟如何鉴别自己买到的蔬菜是不是真正的有机蔬菜呢?
“一看、二找、三查。”此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科普有机产品认证知识时如是向消费者支招。首先,要看有机产品的外包装是否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然后找到有机产品的身份证——有机码,一品一码,17位有机码上标明了认证机构、认证年份等信息;最后可以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产品信息认证系统,输入有机码查询有机产品信息,从而确定有机产品的真实性。
不过,一些拥有“身份”的有机蔬菜却暗藏玄机。
此前有媒体报道显示,抽查中,一些通过有机认证的蔬菜也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2019年《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报告》表明,尚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缺失等都是制约当下我国有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记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检索发现,目前,已批准可以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共有80家。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认证证书有效期为1年。然而,一些认证机构仍存在“重认证、轻管理”的问题,认证之后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抽查。
在这种情况下,优化有机产品的认证制度已势在必行。
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将通过修订完善有关标准和办法,凸显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果的主体责任、获证有机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有机产品认证全过程追溯机制;提高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准入门槛,鼓励非营利性机构参与认证工作,避免认证机构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影响其客观公正性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有机农业缘何难赚快钱
创业者小野和丈夫均毕业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5年前,小夫妻俩开始在山东泰安经营一家有机农场。和当下很多选择踏上有机农业创业赛道的年轻人一样,他们也是从“情怀”出发:为了让蔬菜更有“菜味”,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做有机农业养好地很关键。”在她看来,有机农业很难“赚快钱”。
眼下,他们有机农场里的菜花和地瓜都丰收了,对于如何打开销路,小野坦言,“寻找高端客户很重要”。她解释说,在小城市,普通消费者对有机蔬菜的认可度并不高,特别是相对高昂的价格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购买有机蔬菜的客户大部分都来自外地的大城市,但这样一来物流成本又提高了,很多商家都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盈利难的境况。
黄敬涛所在的公司则主打会员制:会员购买年度有机蔬菜套餐,一年可享受52次配送,自由选择蔬菜品种,每次配送6斤蔬菜。一年的“菜金”在7000元~10000元。
如此来看,有机蔬菜产量少价格高,且多偏向于会员消费、定制消费,那么,有机蔬菜距离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还有多远?
业内人士指出,有机产品的“高身价”也包括经营规模小而导致的存储和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我国农业生态化进程明显加快,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的转型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与方向。当更多人认可和选择有机产品,加之有机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有机产品的价格终究会回归市场。
来源:《工人日报》
- 上一篇:第11届中国(广州)酒店餐饮业博览会[2020年5月20日-5月22日] [2019-12-18]
- 下一篇:2020第14届全国食品博览会[2020年6月30日-7月2日]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