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完整的“有机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其实说到了教育的本质。如今的年轻父母喜欢给孩子吃有机食品,因为它们是天然、自然生长、无污染、不反季节、符合四季生长规律的。教育孩子的过程,应该符合孩子成长规律,应是一个“有机教育”的过程,而不是拔苗助长、反季节、催熟的过程。 


过度开发会剥夺孩子的自主能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种菜、种粮食都有一个自然生长周期。想必大家都不喜欢吃用化肥催熟的蔬菜,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家长过多地期待、过早地开发、过度保护和过度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成长。


  我参观过现代化的养鸡场,巨大的标准化车间,灯光一打开,合成的饲料一放,鸡就去吃,吃饱,灯关掉,睡觉。过两个小时,继续开灯,让它们继续去吃,吃完再睡觉,几个月就长成熟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关在屋里长大,不让他见阳光,不让他到自然环境中玩,在野地里撒欢,这样的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主能力。 


  不要“催熟”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快乐、自由的童年。我们的基础教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但为什么仍有不少中国妈妈要送孩子到国外上学?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孩子上学不快乐。孩子的成长有自然的规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当孩子的身心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吸收某些知识或技能的阶段时,提早学习往往没有效果,甚至会伤害孩子的心智。任何催熟、拔苗助长的行为,后果都是不好的。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流行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一些认识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提前“催熟”孩子,让他们过早学这学那,过早地开发孩子的智力,事实上却是帮倒忙,甚至是摧残孩子,使得大多数孩子过早失去了童真、幸福与自由。 


  培养孩子是一个陪伴与发现的过程。发现就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的天赋、特性和兴趣,因势利导地加以开发。培养孩子需要有一个耐心等待、陪伴发现的过程,切忌盲目跟风,这是有机教育的核心理念。每个孩子的发展存在着先后、个别的差异,所以我主张“有机育儿”、个性发展,目的是恢复教育的本质,让孩子缓慢地成长。 


过早学碎片化知识没有意义


  人类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某些大脑功用只配备给某个具体阶段,一旦顺利度过了,大脑就会自动弃除这些功用,保存有用的链接。这是为了让人能够更集中精力、更加具体细致地运作大脑。有的孩子三岁就识两千汉字,其实这是训练出来的短时记忆,并不能真正对大脑思考能力有多大益处。 


  并不是说大脑不要开发,关键是怎么科学开发?如何使用?其实孩子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只要他喜欢。如果一个孩子喜欢画画,他坐在那里画一天也不会累。同时由于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孩子一方面具有完成任务的典型能力,另一方面又具有典型的犯错特性,经常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写错字、不遵守课堂纪律、打破东西、调皮捣蛋。其实,每个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他的特定优势和劣势,父母要研究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分化性、个性优势,根据孩子的天性、本性、特质来因势利导。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识只有被理性梳理并建构起系统化的秩序,才能显示出知识的力量。中国孩子被大量要求记忆的碎片化知识,只会成为大脑的沉重负担,使人成为“书呆子”“记忆棒”。任何人要成为自己大脑的主人,都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为此,应该提倡少学一些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合作分享教育。

  尤其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由于信息爆炸,学校课程、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已逐渐下降。全世界每天产生的信息、知识超出想象,且不断更新。因此,学习已经变成终身的事情。事实上现在我们的孩子不是学得太晚,而是学得太早;不是学得太少,而是学得太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起单纯地灌输知识,培养孩子获取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必须有所选择,而不是靠苦逼、硬塞、催熟或者“提前抢跑”。 

  父母应将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儿童成长分化的规律上面。儿童成长过程中大概有三个重要的衔接分化时期:一个是三岁左右,大脑急剧发育;一个是幼小衔接的阶段;还有一个是考高中阶段,这三个关键期要抓住。我们要把握好应试技巧和素质教育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弹性和节奏的,要让孩子在自由和限制的交替过程中发展,这是一个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策略。中国家长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一方面从来不给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磨炼意志的机会,又处处让孩子和别人竞争。 


家庭教育重在培养七项核心素养

“有机教育”需要阳光和沃土。这阳光、沃土就是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要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大规模缩减现在的教材容量,尤其要缩减各种辅导材料,不然孩子的成长没法慢下来。其次要改革考试与评价方法。在统一高考制度尚未打破的情况下,肯定会有考试选拔,这个标准还得统一,这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但是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一考定终身”,何况“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将来终究会被突破。 


 有机教育要大力提倡“慢教育”。教育过程就好像看足球比赛,原本都坐在体育场里,好好地看球赛,大家都看得清楚。突然有一个观众(家长)着急地站起来,影响了别人,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到头来,观赛效果就受到了影响。提倡“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追求一节课里强制学生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家庭教育应突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未来孩子最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上述素养是未来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有机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一堆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地发展,完整地成长,多元化地发展,准许孩子成为最好的而非完美的自己。


  “有机教育”需要阳光和沃土。这阳光、沃土就是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首先要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大规模缩减现在的教材容量,尤其要缩减各种辅导材料,不然孩子的成长没法慢下来。其次要改革考试与评价方法。在统一高考制度尚未打破的情况下,肯定会有考试选拔,这个标准还得统一,这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础。但是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一考定终身”,何况“唯分数论”的选拔制度将来终究会被突破。 


  有机教育要大力提倡“慢教育”。教育过程就好像看足球比赛,原本都坐在体育场里,好好地看球赛,大家都看得清楚。突然有一个观众(家长)着急地站起来,影响了别人,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到头来,观赛效果就受到了影响。提倡“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变主要考知识为主要考见识,不追求一节课里强制学生记住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家庭教育应突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未来孩子最应该具备的、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上述素养是未来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有机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一堆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地发展,完整地成长,多元化地发展,准许孩子成为最好的而非完美的自己。


来源:互联网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展会合作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手机网站二维码